題:
羅浮宮的鎮館三寶
2005-01-28 21:32:40 UTC
請問羅浮宮的鎮館三寶為何?並附加簡介歐?謝謝
三 答案:
2005-01-28 21:45:14 UTC
《勝利女神像》(The Victory of Samothrace)開始,這座神像是古希臘時期的雕塑,約在西元前三世紀末至二世紀初完成。由大理石雕成的女神站在前進的船頭上,雖則神像已沒有頭和雙臂,只剩下身體和翅膀,但作品的藝術造詣仍然令人讚嘆。一件薄薄的衣衫給浪花打濕,緊緊貼著肌膚,顯出健美的肌肉和細緻的紋理,最難得的是衣褶的處理,順滑的縐褶栩栩如生,就如真實一樣自然流動;猛烈的狂風將女神的裙子吹向身後,如隨風抖動,令原先重甸甸的大石,變得輕柔靈巧;神像的形態自然流麗,充滿動感,以右腳前、左腳後的站姿,有力地穩固自己的身子,加上一雙龐大而舒展的翅膀,平衡了整座雕像的重心。無論是形態、曲線、光暗的效果,也彰顯這座神像的巧奪天工。即使我無法看到女神的面貌,但也想像到衪擁有目光炯炯、昂首伸眉的英姿,指揮著破浪的船艦,邁步迎向勝利的呼聲。





第二件重要藏品是《米羅的維納斯》(Venus of Milo),在古希臘神話中,維納斯是專司美與愛的女神,這完美的雕像於1820年在希臘米羅島上發現,估計是西元前二世紀末的作品。雕像是由大理石組成,跟勝利女神像一樣缺了兩隻胳臂,但仍不失其平衡,整座雕像以右腳為重心,左腳微踮起,正要踏步向前,肩膀微微傾斜,兩手往前後自然擺動,流線形的身體如螺旋轉動般,顯出強而有力的動態;裸露的上半身卻現出柔滑細軟的肌膚,與下半身衣裙的粗糙褶紋形成強烈對比;雕像那迷人的眼神與安祥的神情,把一靜一動的美態表露無遺。作品被譽為古代雕塑藝術的傑作,更代表女性美的典範。至於那雙失去的胳臂是怎樣形態,到現在仍是一個謎,也許這無法挽回的缺憾才是最美麗,讓每個人有更多更深的想像和回憶,創造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維納斯女神。





最後一「寶」可說是羅浮宮博物館的象徵-達文西(Leonardo da Vinci)的《蒙羅麗莎》(The Mona Lisa),當我看見一大群人擠在通道時,還以為發生了什麼事,直到我問旁邊的人時,才知道大家都圍住這幅聞名中外的畫像。我走近一點,發現畫幅比我想像中少許多,而且畫像繪於脆弱的楊木(Poplar Wood)上,使表面的顏料現出微細的裂紋,難怪為它加裝厚厚的玻璃罩,參觀者為求一睹名畫的真跡,無不走近一點細看。
2005-01-28 21:49:21 UTC
鎮館三寶:達文西的《蒙那麗莎的微笑》、《米洛的維納斯》《雙翼勝利女神》。

勝利女神像》(The Victory of Samothrace),這座神像是古希臘時期的雕塑,約在西元前三世紀末至二世紀初完成。由大理石雕成的女神站在前進的船頭上,雖則神像已沒有頭和雙臂,只剩下身體和翅膀,但作品的藝術造詣仍然令人讚嘆。一件薄薄的衣衫給浪花打濕,緊緊貼著肌膚,顯出健美的肌肉和細緻的紋理,最難得的是衣褶的處理,順滑的縐褶栩栩如生,就如真實一樣自然流動;猛烈的狂風將女神的裙子吹向身後,如隨風抖動,令原先重甸甸的大石,變得輕柔靈巧;神像的形態自然流麗,充滿動感,以右腳前、左腳後的站姿,有力地穩固自己的身子,加上一雙龐大而舒展的翅膀,平衡了整座雕像的重心。無論是形態、曲線、光暗的效果,也彰顯這座神像的巧奪天工。即使無法看到女神的面貌,但也想像到衪擁有目光炯炯、昂首伸眉的英姿,指揮著破浪的船艦,邁步迎向勝利的呼聲。

米羅的維納斯》(Venus of Milo),在古希臘神話中,維納斯是專司美與愛的女神,這完美的雕像於1820年在希臘米羅島上發現,估計是西元前二世紀末的作品。雕像是由大理石組成,跟勝利女神像一樣缺了兩隻胳臂,但仍不失其平衡,整座雕像以右腳為重心,左腳微踮起,正要踏步向前,肩膀微微傾斜,兩手往前後自然擺動,流線形的身體如螺旋轉動般,顯出強而有力的動態;裸露的上半身卻現出柔滑細軟的肌膚,與下半身衣裙的粗糙褶紋形成強烈對比;雕像那迷人的眼神與安祥的神情,把一靜一動的美態表露無遺。作品被譽為古代雕塑藝術的傑作,更代表女性美的典範。至於那雙失去的胳臂是怎樣形態,到現在仍是一個謎,也許這無法挽回的缺憾才是最美麗,讓每個人有更多更深的想像和回憶,創造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維納斯女神。



達文西(Leonardo da Vinci)的《蒙羅麗莎》(The Mona Lisa)這小畫像繪於1503-1506年,是達文西在佛羅倫斯時所畫,畫中人被認為是當地一名貴族的妻子Mona Lisa Gherardini,她悠閒地坐在窗台前,寬闊的衣領露出白皙的肌膚,一把秀髮順滑地垂在兩肩,雙手則在胸前輕輕交疊,流露出嫺靜溫婉的神態;畫中遠處可見朦朧的山巒景致,暗暗的色調令背景幾乎失去原來的形態,如夢境般迷濛一片,而人物輪廓巧妙地融和於窗外的景色裡;畫家在木板表面加上多層透色,並塗了薄薄的松節油,令他既可不斷修改畫像,亦使畫面有透亮的光影效果,面部膚色更自然真實。最動人的還是畫像中那永恆的、甜美的微笑,以及緊盯著參觀者的眼神,那深邃的眼睛像看穿人們的思想。我嘗試由畫的一邊走到另一邊,然後又走回原處,發現無論從那一角度看,畫像的視線和微笑也跟隨著我,難怪人們稱為神秘而永恆的微笑,而這微笑給與畫像無限的生命力,更成為西方繪畫史上的傳奇作品。
shopin
2005-01-28 21:46:53 UTC
 

圖片參考:http://www.mychinesetea.net/ny1_pa_Louvre_lisa.jpg

   最後一「寶」可說是羅浮宮博物館的象徵-達文西(Leonardo da Vinci)的《蒙羅麗莎》(The Mona Lisa),當我看見一大群人擠在通道時,還以為發生了什麼事,直到我問旁邊的人時,才知道大家都圍住這幅聞名中外的畫像。我走近一點,發現畫幅比我想像中少許多,而且畫像繪於脆弱的楊木(Poplar Wood)上,使表面的顏料現出微細的裂紋,難怪為它加裝厚厚的玻璃罩,參觀者為求一睹名畫的真跡,無不走近一點細看。   這小畫像繪於1503-1506年,是達文西在佛羅倫斯時所畫,畫中人被認為是當地一名貴族的妻子Mona Lisa Gherardini,她悠閒地坐在窗台前,寬闊的衣領露出白皙的肌膚,一把秀髮順滑地垂在兩肩,雙手則在胸前輕輕交疊,流露出嫺靜溫婉的神態;畫中遠處可見朦朧的山巒景致,暗暗的色調令背景幾乎失去原來的形態,如夢境般迷濛一片,而人物輪廓巧妙地融和於窗外的景色裡;畫家在木板表面加上多層透色,並塗了薄薄的松節油,令他既可不斷修改畫像,亦使畫面有透亮的光影效果,面部膚色更自然真實。最動人的還是畫像中那永恆的、甜美的微笑,以及緊盯著參觀者的眼神,那深邃的眼睛像看穿人們的思想。我嘗試由畫的一邊走到另一邊,然後又走回原處,發現無論從那一角度看,畫像的視線和微笑也跟隨著我,難怪人們稱為神秘而永恆的微笑,而這微笑給與畫像無限的生命力,更成為西方繪畫史上的傳奇作品。


此內容最初發佈在 Y! Answers 上,這是一個於 2021 年關閉的問答網站
Loading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