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歷史價值
1.毛公鼎應鑄於周宣王元年(西元前827年)時,其銘文是可凌駕於〔尚書〕的一篇西周真實史料,可補歷史之缺,是研究西周史最珍貴的文獻,為現在所知在七千多件有銘文的銅器中,銘文最長的青銅器。被譽為“抵得一篇尚書”。
2.毛公鼎製作粗糙,只有口沿器頸上一圈重環紋,長短相間,極為簡略,體現了西周時代典雅和諧的審美風尚,是西周「禮崩」最具體的證明。
3.李瑞清題跋鼎時說:“毛公鼎為周廟堂文字,其文則尚書也,學書不學毛公鼎,猶儒生不讀尚書也。”
◎藝術價值
由於內壁呈凹弧,拓片便兩向邊歪斜,實際並非如此。原器隱隱然有陽文方格,字體行款雖有出格的字,大體上都有規矩可循,這也是西周晚期鑄刻銘文常見的現象。而毛公鼎的銘文,字體豐厚,氣勢雄渾,行款有緻,其書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風格,奇逸飛動,氣象渾穆,筆意圓勁茂雋 ,結體方長,較散氏盤稍端整。
毛公鼎銘文拓片曾一字千金,流傳於東亞的書法界,成為臨寫金文左籀的最佳範本。文字的敘述功能代替了象徵符號的表意功能,這也是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。
◎科學價值
製作青銅器必須經過鍊礦、製範、熔鑄等幾個過程。青銅為銅錫合金,比例需依器物需要而調整。
錫的質地軟、有韌性、熔點低,銅加上錫可以降低熔點,增強硬度和延展性,青銅中錫的比例17-20%最堅韌,30-40%硬度最高,超過這個比例就要降低。將銅錫放入坩堝精煉後,就成為銅液。所以當時製作了鐘、鼎、尊…等不朽的器物,也使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揚名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