達達主義指一次大戰期間在蘇黎世、紐約、科隆、巴黎等城市興起的一種虛無主義傾向的文學藝術運動。對大戰的恐懼和反感,起而追求虛無的態度,對現代社會作極度的嘲諷。藝術家並沒有一定的風格手法,或抽象、或拼貼、或用現成品(Ready-mades),各自選擇獨特的表現形式進行創作。
達達主義基本上就是強調「非邏輯的無意義」的概念,反對人類有理性的自欺。達達的命名,是在大家都認為不具任何意義的認知下,用拆信刀隨意的插入字典翻開的頁次裡找到的一個字。dada原本指的是幼兒所稱的「木馬」的發聲詞,意含幼稚、諷刺以及「無意義」的意思。
因為達達主義的反理性邏輯理念,造成了當時年輕人用來反對戰爭、反資產主義的藉口,也因為反理性,也跟著反美學。他們極力想要打破傳統的藝術既定型式,也因為反對了一切傳統思想,使得達達主義陷入一種生存的迷失,造成人們對生命的恐懼與無奈,也對一切事物都保持著「虛無、荒謬、無意義」的態度,在藝術上就形成反權威、反偶像,具有破壞性的、諷刺的和惡作劇式的表達方式的作品。
代表人物
杜象(Marcel Duchamp,1887~1968),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,如鏟子、腳踏車輪胎、瓶架、印刷品等加以組合,提出現成品(Ready-mades)的觀念,其代表作品有如:<泉>。
畢卡比亞(Picabia,Francis 1879-1953),生於法國巴黎,早年上過藝術及裝飾學校,也追隨過畢莎羅學畫畫,並且以仿西斯里的點苗式印象派作品畫畫,因此在當時小有名氣。1910年後,認識杜象兄弟,開始轉向立體主義,1911年創「黃金分割團體」。
史維塔斯(Schwitters,Kurt 1887-1948),生於德國,在1918年創作了他生平的第一件拼貼畫,從此風格確立,擅長以拼貼手法來表現他的藝術創作。史維塔斯是達達主義的主將,生前並沒有受到太多的青睞,但他的拼貼作品卻是日後「集合藝術」的啟蒙者。
歐本漢(Oppenheim,Meret 1913-1985),生於柏林,他參加過許多的超現實主義展覽,但所作出的作品甚多「現成物」的改裝,有一股強烈的諷刺和對傳統的挑戰意念,所以背後人歸類到達達主義。其代表作:<包皮毛的杯子>
曼。雷(Ray,Man 1890-1977),生於美國,早年在紐約學過繪畫,也受立體主義的影響,1915年認識杜象,開始投入達達主義的運動。他不但是個繪畫以及雕刻家,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攝影以及實驗電影。作品有:<禮物>。
浩斯曼(Hausmann,Raoul 1886-1971),生於奧地利的維也納,21歲時開始以畫插畫以及藝術評論為業。參與達達主義運動之後,成為達達主義的詮釋者和理論工程師。主要作品有:<我們時代的精神>